大山是一首抒情诗、一首朦胧诗、一首哲理诗,喜、怒、哀、乐都是它无尽的韵味。紫高尖就是这样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山,当你放慢脚步,悄悄走近它时,它会把最美的故事娓娓道来,让你听得如醉如痴。
紫高尖是一座人文之山。这里不仅自然遗产丰富,有云雾缭绕的金顶紫盖峰奇观,更有隐藏于山间、不为世人所知的石长城奇景。紫高尖山顶,至今还留有抗战时期修建的飞行导航台遗迹,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抵御外寇侵略的艰难岁月。
据史料考证,山北淳安境内的紫高尖山麓,有千年古刹——法照寺。明万历《淳安县志》记载,邑人项文曜,明宣德年间进士,曾任吏部左侍郎,他退休还乡之后,一次来紫盖峰法照寺拜山进香,留下七律诗一首。诗云:
老去投闲紫盖峰,此身应与白云同。
九霄已遂从龙愿,千里曾施泽物功。
去就有时依石壁,飞扬无意逐天风。
于今谢却功名事,拄杖遥看兴不穷。
从诗文内容看,这位侍郎诗人,偷闲来到法照寺进香。抒发了自己离开官场,过上优哉游哉生活的闲情逸致。
另外又据清光绪《淳安县志》记载,清朝康熙年间,淳安诗人方士颖来法照寺进香时,也曾题有紫盖峰法照寺五言绝句一首。诗云:
领作诸村镇,他山未许连。
孤根青拔地,峭顶碧支天。
窟饮飞流注,岩空倒石悬。
禅栖僧结宇,记历五朝前。
从方士颖的诗作看,紫高尖北麓的法照寺,早在五代十国之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可见紫盖峰与佛教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。可惜的是法照寺如今已经杳无踪迹,留下了诸多不解之谜。
在紫高尖南麓的建德境内,从香山村往北走,在三十六道弯出口上端的台地上,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座寺院和一座佛塔,那塔名曰:清明塔。可见,当时那里的香火还是很兴盛的。但是,沧海桑田,物换星移,如今的清明塔早已灰飞烟灭,只留下一个佛教意义上的地名。这些围绕紫高尖主峰的遗迹,现如今都已无迹可寻。但是,紫高尖山脉旁系的其他山间的寺院,还有不少,如今依然香火缭绕,非常热闹。这些都是紫高尖山下的芸芸众生寄托灵魂的地方,也是山岳文化的内涵之一,值得后人去发掘和保护。
紫高飞锡逐天风,紫高尖是一座安宁平和之山,这里不仅佛教、道教文化底蕴非常深厚,同时也是一座传说故事十分丰富的大山。在我的记忆里,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都与紫高尖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在这些故事隐藏的密码里,都闪耀着紫高尖智慧的光芒。
据传说,如今家喻户晓的《龟兔赛跑》的故事就发生在紫高尖上。今天,我们远望紫高尖时,还可以清晰地看见与紫高尖主峰相距两百米左右的山梁上,有两座酷似乌龟与兔子的小山峰,它们正在比赛攀登紫高尖主峰,西南山梁上的乌龟,已经接近主峰,而东北山脊上的兔子,则耷拉着脑袋,似乎已经睡着了,远远落在了乌龟后面。据说每隔一千年,紫高尖的龟兔赛跑比赛都要进行一次,当比赛开始时,整座紫高尖山脉顿时地动山摇,甚是惊心动魄。这个以山峰的形象编撰的故事,口口相传,已经在紫高尖的山下,传承了千百年。这个已经入选儿童启蒙读物的故事,竟然就发生在紫高尖的山梁上,真的令人匪夷所思!但是,眼前所见,那活灵活现的乌龟与兔子,就十分形象地摆在那里,信,它也存在,不信,它也存在。那一对龟兔赛跑之山,数百万年来,就一直静静地守望在那高高的山脊梁上,成为活态化的故事印证!这个故事,不仅通俗易懂,也十分励志,它如教科书一般,家喻户晓,存在于天地之间,也存在于你我的心里。
还有个掌故,对后人来说,无疑是可以代代相传的经典。据传说,香山村早年的时候叫九龙桥,因为有九座桥直达村外。明朝时,村里出了一位官员,有一年春天,那位官员回家探亲,带回家一棺材的金银珠宝,他半夜起来,打开棺材,让瞎眼的母亲摸摸看,说儿子当官发大财了。那位母亲伸手摸了摸,告诉儿子,这金银财宝到现在还是热的,一定是搜刮老百姓的血汗钱得来的。这些钱是有罪的,所以它会发热啊。老太太的话音刚落,她那已经瞎了多年的眼睛,立时明亮起来,完好如初,重见光明。就在那一刻,紫高尖上突然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,顿时暴雨倾盆,还没天亮的时候,紫高尖山洪暴发,洪水不仅冲走了一棺材的金银珠宝,还冲毁了香山村外的九龙桥。
紫高尖的故事不胜枚举。一位大洲村的农家姑娘,来到仙姑洞避雨,得道成仙后,十分怜悯老百姓。但凡有人到洞府祈雨,那仙姑娘娘都会及时行云布雨,帮助老百姓解除干旱灾害。还有如农民起义领袖方腊,在紫高尖山中研习兵法,聚众在紫高山麓的雪坑源起义,兵发睦州城的故事。这些故事和传说,大多数都充满正义感和人间烟火味,让人感觉可信可亲,因而流传得十分广泛。
我的家与紫高尖不仅有故事,还有着解不开的缘分。我的祖上在太平天国期间,从安庆潜山逃难来到淳安县富文乡,选择在高耸入云的紫高尖山麓定居,我的父亲就生长在紫高尖北麓的板桥坞村。那里沟壑纵横,只有几片薄地,他们在那里拓荒炼山,开垦土地,种植玉米、小麦、高粱、番薯等山地作物,完全靠天吃饭,一年的收成,只能糊口。遇上天旱的年景,山地作物歉收,全家人还得忍饥挨饿。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,老家不幸失火,几间茅屋一夜之间都化为灰烬。为了生计,又为了逃避壮丁,在家中排行老三的父亲,携带着母亲和幼年的姐姐,挑着一副箩筐,投亲靠友,逃难来到山南的徐家店自然村。逃难时,就是从紫高尖北坡翻越而来,父亲当时的两只箩筐里,前面坐的是姐姐陈冬姣,后面的箩筐里装的是锅碗瓢盆,还有几件破衣服和一床破被子。这肩上的一副担子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家的全部家当了。那个年代的穷困与苦难,父亲在世的时候,常常和我们说起,他要我们记得那个背井离乡、上无片瓦、下无寸土的苦难日子,不要忘记自己的苦出身。要感谢共产党,感谢人民解放军,是他们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新的生活。
我们家自从翻越紫高尖,投靠姑父姑妈家,来到新的居住地之后,家境才渐渐有了起色,能够吃上饭,不再忍饥挨饿了,这是父亲最引以为傲的人生大事件。特别是解放之后,我们家分得了土地,1957年时,父母亲经过十几年的奋斗,在村外的土坡上盖起了属于自己的三间茅草房,终于结束了借住在别人家柴棚间生活的窘困日子。徐家店自然村是个只有一百多人的村子,有肥沃的田地,离古严州府七十里路,算是比较文明开化的地方。而北坡老家板桥坞,相对比较闭塞。生活在那边的叔叔伯伯几家人,日子一直过得比较艰难。直到新时代的到来,他们才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,现在也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。但是,他们一直都很羡慕我们家。认为我父亲找到最好的出路,子孙后代也跟着沾光了,翻越紫高尖给我们家带来了福泽绵长的新气象。
我们也很庆幸父母亲当年翻越紫高尖,远走他乡的壮举。因此,我对家乡的大山——紫高尖,从小就有一种亲切感和敬畏感。因为,紫高尖对我们家来说,是一座能带给我们幸运的吉祥之山,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它的山高水长和雨露恩泽。如今,我们这个家族已经传至第五代,瓜瓞绵延,人丁兴旺,目前共有十七个家庭,五十二口人,分布在全省各地。已经一百岁的母亲,不仅抚养我们长大,还见证了我们这个家族的所有变化。她经常说,自己是徐家村里最幸福的老人。如今,她不仅身体硬朗,思维敏捷,记忆力好,在生活上也完全能够自理,平时在家,还能帮助弟弟家操持一些家务,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。现在,我们这个家族中,具有高等学历的就有二十多人。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奔忙,成为当地的知名乡贤和优秀的人才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特别是近几年来,我们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,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。我想,紫高尖可以为我们这个家庭作证,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昨日的记忆,我们一定会迎来更加大美的明天!
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耳顺之年,忽焉已至。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,我常常会在梦里见到紫高尖,每一个梦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画面:梦里的紫高尖主峰常常是一片冰天雪地,而且主峰金顶都被冰雪所覆盖,那冰川晶莹剔透,光滑如镜,人在上面不能行走攀爬,必须经过山后的木头栈道才能登顶。那木头栈道造得十分精致,边缘立有雕花栏杆,走在上面嘎吱作响。走过栈道,北麓山顶还有一座小小的寺庙,登顶之前都要进庙烧香,祈求诸事平安,方能顺利登顶。类似的梦境,我不止一次做到,醒来时,都觉得十分惊奇。但是,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。紫高如风常入梦,也许因为它是我人生中最在意、最念兹在兹的地方。因此,我常常祈祷紫高尖的神灵,能够经常让我入梦紫高尖,因为它是翻越人生障碍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,最终走向成功的吉祥之梦。
紫高尖是有亲和力的,丝丝缕缕,总是牵挂在我的心头。每次回老家的时候,车子一到齐村畈的红岭上,远远抬头第一眼望见的总是心中的大山——紫高尖。那座壁立千仞、直插云天、祥光冉冉的山峰,就矗立在我的眼前。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!我这一辈子也算是见过世面、走过万水千山的痴行者,曾经登临过泰山五岳,去过天山昆仑,见过南迦巴瓦,游览过峨眉黄山,飞越过落基山和阿尔卑斯山。但是,我心中最为崇敬和仰望的还是故乡的紫高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