蜿蜒起伏的千里岗就像一道绿色屏障,横亘在寿昌北乡,岗北是清波荡漾的千岛湖,岗南有片亚洲最大的楠木林。
千里岗西起江西上饶,东达新安江铜官峡。它的得名并不是因为它的长度有千里,而是因为它的高度(据说在可见度极高的日子里,登上岗顶,可望千里之外)。高高的千里岗,阻隔了部分南下的寒流,故而南坡的植被繁茂,阔叶林带和落叶林带有规律地交替生长。
楠木林就在这片茂密的森林中。
楠木是我国特有的树种,主要产地在四川、贵州、湘西等地。因其笔直高大、材质坚硬、细腻光滑、色泽金黄,加上耐腐性好,常用作建筑材料。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三个月的秦朝阿房宫的木材用料,大多是蜀地产的楠木。自汉至唐,因过度砍伐,我国的楠木资源大为缩减。宋明之后,楠木又大量用于造船,甚至棺木,楠木资源缩减的速度加快。直到近代,楠木已成珍稀树种,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,被列入国际濒危树种。
那么,位于千里岗南麓的这片楠木林,又是怎样被保存下来的呢?
其实,在清代之前,这里的楠木也是经常被当地人砍来建房做家具的。旧时童家村的乌龙庙,有很多梁、柱都是用楠木做的。因为过度砍伐,加上一些人进山开荒种苞芦(玉米),导致山洪频发,冲毁附近的村庄、农田。清朝中期,寿昌县曾在这里设有几个粮仓(至今还有上仓、下仓等地名存在),专门储存就近收取的粮食。清道光十五年(1835),这里发生了一次特大山洪,几个粮仓全被洪水冲毁,损失极为惨重。此事不仅让寿昌县为之惊骇,也惊动了严州府,知府陈泰来责令寿昌县令徐璈,务必采取措施,抢救粮食,修复粮仓,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。
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,陈知府还特地要求徐县令管好山林,不能乱砍树木,不能随意开荒。徐县令召集当地童、洪、邵、赵、齐、邓、徐等族姓人氏开会,把陈知府的意见传达到每村每户每个人。徐县令还让人刻了一块碑——永禁苞芦碑,立在山脚,以警示后人。从此,这里的植被才渐渐恢复,山洪发生的次数大为减少,即使发生,其危害程度也不是太重。“永禁苞芦碑”明确禁止当地人开山种玉米,但是,玉米毕竟是山里人的重要粮食来源,如果不让种了,生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徐县令是安徽桐城人,桐城多茶,茶叶是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,而且茶树本身就是树,种茶不会导致水土流失。他把这一想法与当地人进行沟通,得到当地人的积极响应。大家纷纷上山,在当年开垦出来的山地里种上茶树。正好,一批从福建迁过来的移民住进里洪坑等山里,他们有制作红茶的经验。这批福建人利用当地人种的茶叶制作红茶,销往杭州等地,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,1915年,里洪坑红茶还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。因此,只要决策者思想对路,总能柳暗花明。
一百年后,也就是1934年,湖南桂阳人李馀任寿昌县县长。李馀在五四运动中接触了进步思想,曾聆听过孙中山、黄兴、廖仲恺等革命先辈的教诲。自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,他先后担任过小学校长、湖南地质所秘书、湖南省及江西省政府秘书,之后就来浙江,担任过寿昌县、仙居县县长等职。他一生修身立德,廉洁奉公,深受人们爱戴。
李馀任寿昌县县长之时,正值寿昌北乡闹匪患,其中有一股以徐租金为匪首的土匪,活跃在千里岗一带,这股土匪拥有20多支枪,常在寿昌、大同等地打家劫舍、强掳妇女、绑架人质、敲诈钱财,稍不如意,就撕票杀人,闹得寿昌、大同等地人心惶惶。李馀决心剿灭这股土匪,让寿昌人过上安宁的生活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,李馀终于掌握了徐租金等人的活动规律,最终将徐租金抓获,押到寿昌岩下执行枪决。
徐租金死后,他的部下在郑樟奎的带领下继续作恶。李馀智又毙郑樟奎,并清剿了余部,匪患得以解除,寿昌人民额手相庆。但李县长并不以此居功,他那颗沉重的心并未完全放下。因为,在剿匪的过程中,他目睹了千里岗一带百姓生活的状况,也听到过太多关于这一带常发山洪的事。他要决心根治这一现象。
他带领属僚,踏勘了千里岗南麓的山山水水,最后决定,在加大山林保护力度的同时,在里洪坑口筑一堤坝,建一水库,这样既可在雨季来临时,阻挡山洪,又可在旱季放水灌溉。这一决定,立即得到当地人的一致响应,人们有力出力,有钱出钱,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一座石坝终于建成。坝内蓄水清碧,有人给取了个很诗意的名字——绿荷塘,那座石坝也就叫李馀坝。久而久之,绿荷塘已不再是这个水库的名字,而是成了包括绿荷塘在内的附近所有山林的名字。
为更好保护山林,寿昌县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(1946)出台了一项“保林办法”,同时派警察进驻绿荷塘,专门负责保护绿荷塘附近的山林。寿昌县政府还与当地村民共同制订“保林公约”,发布禁止砍伐和烧山布告,并在各乡、保之间,开展保林护林竞赛,胜者由县政府颁奖。
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,寿昌县政府发布命令:凡属国有林木,一律禁止采伐。1953年,寿昌、淳安两县签订《关于国有绿荷塘封山育林区协议》。在历届政府的努力下,绿荷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,林区的林木越长越高,越长越大。
1966年,绿荷塘又进行过一次扩建,坝更高了,蓄水量更大了,山间的林木也更茂盛了。
1980年,建德县新县志修撰工作开始,其中有一项工作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生物多样性普查。本地专家在浙江省林科所专家的配合、帮助下,对绿荷塘林区进行了普查,结果发现,绿荷塘林区有大量楠木存在,其数量之多,面积之大,为国内罕见。这一发现,立即轰动了国内,各路专家纷至沓来,对绿荷塘楠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摸底、调查和研究,一致认为:这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楠木林。
为更好保护绿荷塘楠木林,2001年8月,经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批准,杭州市绿荷塘森林公园成立。第二年,公园规划设计完成,打造了楠林寻梦、荷塘泛舟、秋桂流香、茂林修竹等29个景点。绿荷塘从一块因过度开发而常发山洪的山地,成为如今一个有山有水又有林的原生态森林公园,这中间的华丽转身,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的辛勤付出。在这些有识之士当中,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记,他叫潘金水。
潘金水是绿荷塘本地人,自楠木林被发现后,他就一直义务承担起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和推介者。平时一有空,他就走进绿荷塘,与绿色对话,与楠木对话。二十多年来,他的足迹遍及绿荷塘的每一个角落,哪里有条沟,哪里有块石,哪里有棵什么树,哪里长什么草,他都记得清清楚楚,一切都了然于心。他说,楠木有两个系:润楠系和桢楠系。长到一定年数的桢楠会有金灿灿的纹丝出现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金丝楠,是楠木中的珍品。绿荷塘楠木林中的楠木主要是润楠系,也有少量的桢楠系,包括四个品种:刨花润楠、红楠、紫楠和薄叶润楠。以前,人们都把这些楠木当作樟树来看待。
潘金水说,1980年发现这片楠木林时,面积大约是680亩,经过这么多年的保护,目前,绿荷塘楠木林的面积已达到1000亩以上。林中有大树上万株,其中有一棵四株同根的“楠林王”,树龄已经有三百多年,树围要四人合抱。以前,绿荷塘边有户人家,家里有四兄弟,因为家庭琐事经常争吵,闹得阖家不宁。父亲就把他们带到这株树前,指着这棵四树同根的“楠木王”告诉他们,只有兄弟齐心了,家庭和睦了,事业才会成功。听了父亲的教诲,兄弟四人改变了以前的态度,一家人和睦相处。从此,家族也慢慢地兴旺发达起来。
无论从面积,还是株数来说,绿荷塘楠木林被称作亚洲第一的“楠木王国”,是当之无愧的。
多年来,但凡有游客来楠木林参观,都由潘金水担任讲解员。2002年,他被有关部门聘为绿荷塘楠木林的“专职讲解员”,2008年,他被授予“十佳”讲解员称号。浙江省委原副书记梁平波在参观完绿荷塘楠木林后,对潘金水称赞有加,特地题写了“护林卫士”四字相赠。
绿荷塘楠木群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个山湾里,在两个山湾的合口处原有一座古墓,当地人说,这是明朝大学士商辂的墓。坊间有传,商辂死后,为防人盗墓,同置十八口棺材,同时出殡,分葬十八个地方,绿荷塘是其中之一。商辂是死在家乡里商并葬在里商的,同置十八口棺材只是一种传说。因此,这座古墓到底是不是商辂之墓或疑冢,很难说。
绿荷塘的水是那么绿。碧水之上,偶有野鸭游弋,白鹇掠飞,画出一幅碧色丹青;山间绿林、天上白云倒映水中,造就一处人间仙境。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闲,来绿荷塘,在林中抱抱古树,在水上照照倩影,品一品农家菜肴,喝一杯绞股蓝茶,呼吸呼吸这里的清新空气,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。作者:沈伟富